如今,即時零售憑借高效便捷的配送網絡、持續延伸的服務半徑、覆蓋多元需求的豐富商品,滿足了消費者“隨時下單、分鐘級送達”的期待,成為推動消費升級、助力實體經濟提質增效的新引擎。作為網上零售的潛力市場,即時零售正在重塑零售業的競爭格局。今年以來,綜合性平臺和垂直類平臺紛紛在即時零售領域加大投入力度,這背后既有政策支持帶來的發展機遇,也有市場需求開拓的廣闊空間。
市場發展潛力巨大
2024年11月,商務部等7部門聯合印發的《零售業創新提升工程實施方案》明確,支持到店與到家協同發展,推廣線上線下融合的即時零售,探索“店倉一體”“預售+集采集配”等新模式。深圳等地也相繼推出專項舉措,引導實體零售擁抱即時零售,提升數字化服務能力。商務部研究院發布的《即時零售行業發展報告(2024)》顯示,2023年我國即時零售的總規模達到6500億元,5年增長9.46倍,在整體網絡銷售額中的占比達到4.2%。
寧夏賀蘭縣的鄰豚便利店是一家24小時營業的便利店閃電倉,位于一個居民小區的底商,店鋪面積并不大,但借助線上數字店鋪運營+線下實體供給的新型數實融合經營模式,既滿足了周邊居民的即時性消費場景需要,也讓自己店鋪的營業額大幅提升。目前在美團平臺,該店鋪每天能送出170單左右訂單,月銷量已經超過5000單。為了滿足全時段需求,店面還轉成了24小時營業。
即時零售設施的完善與業態的豐富,對商家是機遇,對顧客是便利。埃森哲報告顯示,超50%的95后消費者希望在購物當天甚至半天就能收到貨,7%的消費者希望能在下單后2小時收到商品。而“線上下單,30分鐘內送達”正是即時零售的核心競爭力。
專家表示,未來,我國即時零售是繼零售電商、跨境電商、大宗品電商、生活服務電商、私域電商之后,電商的新一個萬億級市場。即時零售行業迅速增長,背后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。一方面,“即買即得”的消費模式漸成常態,消費者對配送時效性的要求不斷提高,評價標準也更為嚴苛;另一方面,隨著技術的日趨成熟,相關成本顯著降低。智能調度系統和大數據分析等先進技術的應用,不僅提升了配送效率,還能根據用戶個人喜好自定義取貨點和取貨方式,進而優化配送服務的質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