這個秋天,旺旺做了一件果凍行業從未想過的事——讓果凍不再是“凍”。
9月推出的“旺旺可吸果蔬果汁果凍”提出“熱飲、常溫、冷藏”三種形態,打破了果凍只能冷食的傳統認知。
隔水加熱三分鐘后,它變成溫潤果汁;冷藏后,口感細膩如果泥;常溫時,則是我們熟悉的Q彈果凍。
這不再是你童年記憶中的旺旺,而是一個傳統零食品牌向新時代消費需求的全新致敬。
零食的邊界正在消失!
曾幾何時,零食有明確的界限——薯片是脆的,果凍是涼的,飲料是液體的。
但今天的消費者不再滿足于這種單一的定義。
當代人的生活場景復雜多變:早上需要快速補充能量,下午辦公室渴望小小,運動后需要及時恢復,晚上又可能想要一份暖心的慰藉。
一種產品能否滿足多重場景需求,成為新的消費考量標準。
旺旺敏銳地捕捉到這一變化。通過簡單的溫度調整,同一產品實現了從秋冬熱飲到夏季冰品的全年場景覆蓋。
這不僅是產品形態的創新,更是對消費者生活方式的深度理解。
如果說形態創新是旺旺果凍的重突破,那么功能細分則是它的第二重殺手锏。
“火氣拜拜”款針對秋季燥熱,加入金銀花、柚子、雪梨,瞄準現代人工作壓力大易上火的痛點;
“晶睛亮亮”款含藍莓、獼猴桃、胡蘿卜,直指屏幕時代用眼過度的普遍問題;
“舒坦舒坦”款則結合蘋果、山楂、山藥,解決、食欲不振的常見困擾。
這種精準的功能定位,反映了當下零食行業的普遍趨勢:消費者不再滿足于“好吃”,更要求“吃得好”——即通過零食獲得額外的健康益處。
無偶。近年來,眾多快消品牌都在進行類似的創新探索。
每日黑巧以“零添加白砂糖”為賣點,滿足健身人群和健康愛好者的需求;
元氣森林則憑借“零糖零卡”概念,在飲料市場開辟出新賽道;
日本糖果公司クリート開發的糖果“MyBTI”借著MBTI在年輕人當中持續的熱度,這款MBTI糖上市后就在日本獲得了很高的人氣,在日本TikTok上,多個相關視頻的播放量超過10萬。在小紅書上這款產品同樣被熱議,甚至有小紅書網友表示“跑了幾家店才終于湊齊了自己的MBTI”。
這些成功案例背后有一個共同邏輯:傳統品類邊界正在模糊,場景解決方案正在取代單一產品功能。
“成功的產品是那些能夠融入消費者多種生活場景的產品。”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指出,“未來的競爭不再是品類內的競爭,而是場景解決方案的競爭。”
為什么會出現這種轉變?背后是深刻的消費代際變化。
Z世代成為消費主力,他們生活節奏快、注重效率,同時追求個性化和自我關愛。對于他們來說,零食不僅是滿足口腹之欲的消遣,更是自我表達和生活方式的一部分。
一塊果凍可以是對眼睛的呵護,一杯熱果汁可以是對腸胃的安慰,一口冷飲可以是對炎夏的抵抗。
零食被賦予了情感價值和功能價值,超越了簡單的味覺體驗。
這解釋了為什么旺旺要不遺余力地推廣三種食用形態——本質上是在推廣三種不同的生活場景和情感需求。
當然,場景化創新并非易事。它要求品牌深入理解消費者生活,甚至預見他們自己都未察覺的需求。
技術層面,產品需要在不同形態下保持口感和風味的穩定性。
營銷層面,如何清晰傳達“一種產品,多種形態”的概念也是一大挑戰。太多信息可能讓消費者困惑,太少又無法體現產品優勢。
但機會同樣巨大。成功切入多重場景的產品,能夠建立更強的用戶粘性和更高的購買頻次。
一個既能冬天熱飲又能夏天冷食的產品,自然比季節性產品有更長的銷售周期和更廣的消費場景。
隨著科技發展和消費需求進一步細分,我們可以預見更多創新出現:
基于體溫感應的變色包裝,提示食用溫度;根據個人健康數據定制的功能性零食......
未來的零食柜可能不再按品類劃分,而是按場景分類:能量補充區、放松療愈區、社交分享區、健康管理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