烘焙行業5年洗一次牌,但目前烘焙賽道的爆品生命周期已經縮短到了以月為單位。業內人士表示,前兩年麻薯、生吐司這些單品起碼能支撐6—8個月,但無論是黃油年糕還是玉米撻,熱度都只維持了一個月不到,有些單品甚至是“周拋”。此外,一些傳統產品諸如麻花、酥餅等,已經被消費者遺忘。
對于擁有23家門店的協盛隆糕餅店董事長王亦嬌來說,除了門店之外,近年來已經將重心轉到了工廠的ToB業務。“企業需要有足夠強的產品力,并時刻轉變思維,適應當下的消費趨勢。”王亦嬌表示,將根據自己的品牌做有核心壁壘的產品,不去追網紅,做健康產品、品質產品,向上卷品質而不是卷價格。
隨著健康意識的日益增強,消費者對高糖、高脂肪、高熱量食品的偏好正在改變,轉向追求清淡、營養均衡的烘焙產品。袁小然認為,烘焙行業未來發展呈現健康化、質價比提升、數字化與智能化、場景多元化等趨勢。“差異化競爭可從產品差異化、服務差異化、品牌差異化等多方面入手,產品創新也有諸多要求,比如原料創新、工藝創新、形態與包裝創新等。”
朱丹蓬指出,當前烘焙市場“兩頭尖而中間空”現象較為突出,而消費者真正需要的是質價比與性價比兩者兼而有之的品牌、品類與產品。
快消品營銷專家于潤潔認為,烘焙行業要吸引新一代消費群體,必須持續推出受歡迎的新產品。而好吃是產品的核心競爭力。我國作為美食大國,各地美食的多樣性為烘焙行業提供了豐富的創新靈感。因此,烘焙企業要注重產品創新和口味改進,提升內部運營效率,降低經營成本,同時注重品牌經營和產品品質。
有專家認為,未來烘焙市場會加速下沉,中長保質期的產品和手工現做產品并存,線上線下結合,在產品上突出營養、健康。烘焙行業會呈現“三高六化”特征,即產品高顏值、高品質、高性價比,年輕化、時尚化、娛樂化、有趣化、社交化、數字化,同時更加講究色香味形、營養、故事、情緒甚 至包裝。